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900MB2C90020A/2024-00995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成文日期: 2024-12-26
名称: 东莞年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2024)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2-2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莞年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2024)

发布日期:2024-12-26  浏览次数:-

  【境域】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之间。地处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要道。西北距广州市中心区59千米,东南距深圳市中心区99千米,距香港中心区140千米。最东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最西是麻涌镇大盛村,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最北是中堂镇潢涌村,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截至2023年,东莞市辖区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海域面积7850公顷。

  【海洋】

  东莞市海域分布为珠江入海河口,主要位于狮子洋和伶仃洋北部。截至2023年,海域面积78.5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92.95千米,分布在滨海湾新区、长安镇、虎门镇、沙田镇、洪梅镇、道滘镇、麻涌镇7个沿海镇街(园区)。全市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等5个海岛,海岛面积24平方千米,其中涌口沙、虾缯排为无居民海岛,面积仅为0.083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81千米,保持良好自然风貌。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东莞市辖区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37.31公顷,耕地面积9202.33公顷,种植园用地面积2.36万公顷,林地面积3.68万公顷,草地面积6318.5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4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27万公顷,水域用地面积3.21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723.41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底,东莞市发现矿产24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矿产地 (点)73处。主要矿产以建筑用花岗岩、盐矿、矿泉水、地热为主。矿泉水水源地多为优质补给区,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良好,具有开发潜力,地热资源具备市场潜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零散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山地、丘陵地带。资源储量矿产10种,勘查程度满足工业开采的矿种有盐矿、芒硝、天然碱、矿泉水、地热等。其中累计查明盐矿资源储量4718万吨、芒硝329万吨、天然碱30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堂镇;矿泉水为主要矿产资源,产地分布在清溪镇、大岭山镇、樟木头镇等地,多为深循环承压的构造裂隙水,低钠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偏硅酸矿泉水,允许开采量1342立方米/日;地热产地位于塘厦镇,允许开采量1108立方米/日,平均水温34.1℃。建筑用石料预测资源量1.95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管理概况】

  2023年,东莞市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年为88个项目配置使用用地规模268.73公顷(市统筹规模面积240.99公顷),为353个项目配置使用用地指标1573.33公顷(市统筹指标面积498.5公顷),重点保障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立沙联围等项目51.33公顷用海需求。全年实现耕地“进出平衡”。全市违法占耕地面积1.12公顷、占耕0.93%,均为全省最少。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86件。整治存量违法用地面积413.75公顷,整治进度30.67%。完成历史遗留石场整治修复面积34.58公顷。完成长堤路、粤港澳文化街等14个项目3063亩历史围填海处置任务;2022年度自然岸线保护考核排名全省第三,荣获二等奖。

  【产业空间拓展】

  2023年,东莞市出台《关于聚焦先进制造 打造高品质空间 全面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意见》,形成公开透明的“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全流程工作指引。推进“工改工”(将土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改变为新型产业用地,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为新型产业园)融合审批,通过“五个一”(合编一套总体方案、整合一条单向流程、同审一张要素表格、一次性征求部门意见、梳理一套材料清单)审批实现申请材料、审查内容、流程时间压减“3个50%以上”。持续扩大“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实施范围,深化规划审批“标准化、便利化、透明化”改革。拆除整备5850亩,完成率117%。完成土地整备7505.95亩,完成率150.1%。土地出让收入279.19亿元。城市更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完成率104%,其中工业投资244亿元。

  【国土空间规划】

  (一)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23年,东莞市重点推动市级总体规划(简称总规)成果完善报审和镇级总规同步编制。市级总规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开展报审程序,上半年先后完成规划公示、征求意见、听证、专家论证、规委会审议、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9月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审批。镇级总规方面,下发镇级总规编制指南、数据库指引等文件,指导各镇街(园区)加快推进镇级总规成果的编制完善,形成镇级总规阶段性成果,并按报审要求落实成果规范化修改和先行组织开展前期报审程序。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目前已启用。

  (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研究

  2023年,东莞市结合规划管理新要求和我市所需,推动开展东莞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改革探索,形成东莞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改革方案送审稿并报市政府审议,推动建立“编、审、用、督”四位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和发展赋能作用。

  (三)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2023年,东莞市指导镇街(园区)完成133个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通过镇级土规修改、有条件建设区使用、建设用地规模置换、预留建设用地规模使用等方式,保障教育千日攻坚、环莞快速路三期东段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东莞段)、东莞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滨海湾青创城、华为高端研发中心项目等重要民生市政工程、省市重大项目落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23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坚持“功能优化、公共优先、支持产业及促进实施”原则,加快推动《关于深化规划审批“三化”改革 保障和促进产业投资的若干措施(试行)》落实。通过优化规划管理机制,提升规划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保障促进产业投资落地。全年全市共完成控规调整约300宗,其中重大修改2宗,切实推动厚街黑山现代化产业园区、塘厦龙背岭低成本空间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全市已批控规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成果,指导推进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和详细规划修编各项工作。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2023年,东莞市组织实施2022年度国土利用变更调查工作,查清23662个监测图斑约97平方公里的国土利用变化情况。开展2023年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工作和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实施耕地资源常态化调查与动态监测;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对全市城区范围内34万栋地上建筑物的信息进行采集,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完成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构建项目总体设计书,实施野外钻探工作,完成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水乡片区等11处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为全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夯实工作基础。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023年,东莞市落实国家“增存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相挂钩,并实施奖惩的一种工作制度)政策及省“节地提质”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闲置时间较长土地“再开发”,保障东莞市经济发展。年内,完成省下达“增存挂钩”闲置土地处置 82.92公顷,处置率为63.07%,完成国务院大督查处置闲置土地147.03公顷,处置率为76%(扣除涉法涉诉为86.7%)。根据省动态系统反映数据,完成省下达的“节地提质”任务 (2009-2018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面积约546.67公顷,超额完成的 500公顷。年内,土地出让收入共279.19亿元,其中新增用地挂牌成交137.17亿元,城市更新等项目协议出让收入89.94亿元。完成用地报批264个,已完成供地244个。提升审批效率,审批时限从38日压缩为8个工作日,全年累计办理工业仓储用地[含工改M0(将一类工业用地或更低级别的工业用地改变为新型产业用地)]变更土地使用条件业务180宗,面积628.28公顷(提容119宗,面积268.05公顷),增加工业厂房建筑面积332.32万平方米,全力全速支撑实体经济原地增资、零地增容。

  【城市更新】

  2023年,东莞市印发《关于整备连片产业用地 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落实2023年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硬任务”的实施方案》 ,明确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的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任务分解。划定60片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红线,总规模面积6666.67公顷。全市现代化产业园区共完成整备拆除面积390公顷。年内,全市新增动工城市更新项目76个、面积342.93公顷;新增批准城市更新项目72个,面积402.33公顷,其中居商类项目15个,面积163.87公顷;“工改工”项目57个,面积238.46公顷。全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532亿元。年内,审批城市更新总体实施方案62宗,项目改造面积297.40公顷。

  【耕地保护监督】

  2023年,东莞市耕地总量为9206.67公顷,实现年度耕地总量不减少目标,完成省下达的面积6740公顷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三区三线”(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空间,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核实处置后永久基本农田管控面积6988.91公顷,年内,审批352宗农用地转用(含土地征收),批准总面积1520.0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面积177.28公顷,全面采用有偿受让补充耕地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补优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023年,东莞市推进麻涌镇大盛村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清理滩涂垃圾、种植人工草皮等措施,完成整治修复岸线240米,建设生态化湿地面积4500平方米、生态化海岸带面积8000平方米。完成东莞市大岭山镇老虎岩水库西石场、东莞市常平镇东深石场等7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年内,完成治理复绿面积34.58公顷。

  【地质与海洋勘查防灾】

  2023年,东莞市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点62处,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隐患点(风险点)落实工程治理、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和群测群防等综合治理措施。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全年累计出动地质灾害巡排查8712余人次,处置小型险情13起。年内,强化海洋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制作东莞市沿岸的麻涌港区、沙田港区、威远岛、沙角半岛、新湾渔港、先锋渔港、交椅湾等7个站点的每日逐时潮位、高低潮时、海浪高度、表层水温等数据预报;制作东莞邻近的狮子洋海域、伶仃洋海域、外伶仃洋海域、桂山岛海域4个海域的浪向、浪高和表层水温预报。及时发布相关预警报信息,全年共发布海洋预报数据365多组,发布风暴潮警报12次。

  【矿产资源管理】

  2023年,东莞市组织开展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填报和实地核查,核查矿山企业7家,矿山企业均依法依规开展矿产资源开采,履行各项义务到位,不存在违法行为。对绿色矿山建设进行督导和检查,全市在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无建设标准降低情况。年内,完成1宗采矿权注销登记、1宗采矿权延续登记审批;完善压覆矿查询审批流程,完成压覆矿查询12宗,压覆矿审批1宗;依法依规对已设矿业权开展矿业权评估、征收工作,需处置矿业权出让收益的矿山企业已全部完成收缴,共计缴纳(补缴)1212.43万元。

  【海岸带保护与利用】

  2023年,东莞市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安排211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规划编制,规划按功能分区发展方向,实现陆海功能定位衔接,形成《东莞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报批稿)》 。推动滨海岸线品质有效提升,大陆自然岸线保护考核获得全省二等奖;完成粤港澳文化街项目、长堤路、环岛路、国丰粮油等8个历史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审批,完成滨海湾新区、沙田镇、麻涌镇海岸线占补方案审批。年内,长堤路、环岛路等完成30%生态修复施工。投入1000多万元,在滨海湾和麻涌镇整治修复岸线1.661千米,建设生态化湿地面积4500平方米。

  【海域海岛管理】

  2023年,东莞市落实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服务,项目用海应保尽保,保障省市重点项目轨道交通2号线、巨正源科技配套线路工程等省市重大项目51.33公顷用海面积,向上争取减免海域使用金5338万。落实历史围填海处置,完成14个项目204.2公顷历史围填海年度处置任务。强化陆海资源一体化利用审查,把关沿海35个村陆海资源利用审核,对临海城市更新、征地报批、登记发证等用地业务占用岸线审查和涉海项目意见审查,防止新增陆海权属矛盾,探索稳妥化解历史存量项目矛盾,完成33宗项目的权属和供地涉海情况核查。全年海洋经济预计增长4.6%,单位海岸线海洋经济产出全省排第三。

  【地理信息管理】

  2023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完成地图审核业务69宗,其中受理通过62宗,因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退件7宗。完成《东莞系列标准地图》和《东莞市影像地图》的编制更新,通过官网和东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地图服务。开展地图市场监管检查,抽取26家涉及文具销售、图书展览、印刷等单位进行监管。其中,11家单位未送审的“问题地图”,完成整改。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全市百强企业、部分学校等官网开展互联网地图监管,进行5次排查,涉及网站319个,发现“问题地图”1幅,完成整改。组织开展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保密检查,抽查8家相关单位,发出3份整改通知书,全部完成整改。修订应急测绘保障体制机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防御及应急测绘保障演练。

  【国土测绘】

  2023年,东莞市通过动态入库更新方式快速完成2257公顷1:500地形图修补测及入库工作,完成麻涌、洪梅等13个镇街(园区)面积10.38万公顷1:2000地形图缩编与更新。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测绘事项,分阶段整合成一个测绘事项)全流程网办系统全年共录入836个,服务重大项目233个,数据共享利用1405次,参与测绘单位104家,测量总面积约1.47万公顷,入库面积约14681公顷。对DGCORS(东莞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15个基准站进行了维护,全年为145家测绘单位360个RTK(高精度定位)终端,提供超过2000多万次的有效服务。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报告42宗,其他坐标转换50宗。完成测绘资质核准审批97宗和测绘作业证核发审批199宗。开展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检查测绘资质单位共24家,检查结果良好。全年组织118家单位近1200人参加测绘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组织对37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测绘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组织全市测绘资质单位开展测绘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自然资源执法监督】

  2023年,东莞市按照国家和省相关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日常执法巡查、卫片执法检查、存量违法用地整治、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斗争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整治等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86宗。

  【土地收购储备】

  2023年,东莞市完成《东莞市2023年度土地储备计划》 《东莞市2023-2025年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编制。落实年度储备计划,完成土地收储面积631.32公顷,办理土地出库手续178宗面积760.06公顷。拓宽土地收储来源,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6277公顷的土地资产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11宗具二次开发潜力地块进一步盘活。加强储备土地资产管理,出台了《东莞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土地出租管理制度(试行)》,规范市储备土地出租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监督。

  【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机制创新】

  2023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贯彻“产业社区”理念,推动“拓空间”(通过“工改工”拓展出一批产业空间)从个体项目向园区谋划、从增量拓展向增存结合、存量为主路径转换,统筹优化各类空间资源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机制,全年完成拆除整备面积390公顷,完成率117%。选取万江新村、水乡河西、凤岗金凤凰、厚街厚山等园区作为先行示范,推动万江振亮、高埗正中、凤岗联泰等一批项目建设。创新现代化产业园建设路径,由市级统筹自上而下识别一批重点发展片区,市镇联动综合运用“三旧”改造、土地整备、闲置盘活等手段,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完善土地整备补偿标准,合理控制成本、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三旧”改造补偿安置成本,按照“基础补偿+增值共享”思路,设定全市统一、公开透明补偿安置成本核算标准。围绕现代化产业园建设“投、建、用、管”全链条,针对整备成本高、拆除“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难、资金来源少、国企兜底不足等情况,以制度化手段归拢全社全资源。聚集现代化产业园区内和存量“工改工”项目,融合方案编制、规划调整、用地报批、供地审批等事项,全市获批“工改工”项目69宗,涉及改造面积262.5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