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8日,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试运行,全市50个部门、2711个事项正式进驻,是目前全省进驻部门最全、事项最多、综合窗集成最高的办事大厅,这也意味着“一心两轴三片区”地区项目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中心落地的背后,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离不开中心城区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和项目专员的倾情付出。今年3月,东莞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东莞中心城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按照高效率、高品质、高价值要求,统筹推进一心(行政文化中心区)、两轴(两轴三节点地区)、三片区(东莞国际商务区、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共5大片区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提升工作。现场指挥部创新顶层设计,探索了城市综合运营商、片区总设计师、片区项目专员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其中片区项目专员(以下简称片区专员)制度旨在通过把控全局、连接环节和有效传导,确保项目工程高品质地实施落地。目前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设有每个片区3-4人、共13人的片区专员工作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等相关背景,有着扎实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提速,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背后都活跃着片区专员的身影。蔡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是一群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产品经理”,要为这座城市提供更优良的“公共产品”。
“中心相当于城市的名片和标杆,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体现了城市的品质,很多细节都需要推敲。”自从今年担任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及两轴三节点地区的片区专员后,追求精益求精成为蔡晶的工作习惯。
据蔡晶介绍,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属于两轴三节点片区内的重点项目,而他是市民服务中心以及目前已建成的民盈国贸城、嘉宏广场等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条件的编制者,长期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研究工作使他对市民服务中心所在地段的情况非常熟悉。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的方案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蔡晶都深度参与,从地块的空间布局、功能布置、交通组织,到建筑内部设计、广场景观环境、夜景灯光等,作为专员代表现场指挥部工作的蔡晶都要认真对待,协同承建方解决设计难题、把控设计质量、协调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现场勘察工程进度与质量,发现问题……“市民服务中心是市民的‘共享家园’,我们把项目当成自己的家,从大厅里屋顶、中庭、办事窗口的设计方案与装修材料,广场上玉兰花造型遮阳膜、景观绿化,到外围公交站的布局、城市道路与设施的优化……作为‘裁判员’的现场指挥部和片区专员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反复的方案论证,目的就是为了精益求精!”蔡晶说他感觉最自豪的,是提议将“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八个字刻在广场门石上,因为他在全程跟踪参与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与大家充满热情、辛勤扎实地工作,就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共享空间,这正代表了东莞的城市精神。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是东莞中心城区建设的缩影。“在我看来,目前中心城区建设工作其实是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为这座城市提供更优良的‘公共产品’,提升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提高市民城市生活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蔡晶说,“这份公共产品的提供方是政府,客户是广大的市民群众,而片区专员则相当于这份公共产品的‘产品经理’,从产品的市场调研、策划立项、研发试制、批量生产及售后服务等进行全程跟踪和品控。这份超级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更需要有抱负有情怀、有激情、有恒心,同时从这份工作中也能让个人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对城市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城市品质高低的重要标杆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现状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慢行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蔡晶给记者展示了一批调研照片,“例如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行道树、绿化池、垃圾桶、路灯、广告牌、变电箱,各种路政设施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建设缺乏统筹、安放缺乏秩序,让街道显得特别杂乱。”蔡晶说,“又如在道路路口,人行道的路面交接不平顺,形成许多坎,给步行和骑行造成许多障碍,在加上街道上大量的地面停车,使我们的城市街道变得空间零碎、障碍不断、拥挤不堪,市民走在这样的城市街道上,缺乏良好的体验,更难以体现城市的品质。”
两轴三节点地区的建设,正是为了给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补齐环境与体验感的品质短板。据蔡晶介绍,两轴三节点地区是我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地段,“两轴”指东莞大道-东城中路(东纵路至四环路段)、鸿福路(莞太路至莞长路段),“三节点”指轨道2号线东城站、旗峰公园站和鸿福路站的周边地区,整体工作范围约3.8平方公里。沿南北向的东莞大道-东城中路轴线,“两轴三节点”串起了东莞老城与新城的建设发展功能带。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设计,“两轴三节点”品质提升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城市已建成区内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与环境的改善提升。总体设计以“微设计、微改造、大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绽放东莞活力的中心城区”为定位,以打造全设施、畅交通、趣空间、高品质的中心城区为目标,初期策划了23个工程项目包,确定了市城建局、东实集团、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四个实施主体,总投资约14亿元。
“中心城区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品质要求高,不是某个单一主体的职责,需要各级部门、镇街、专业技术团队、企业、社会公众等的共同参与。”蔡晶说,“不要小看只是一段路、几平米的区域,在过去我们的城市建设相对缺乏在‘规、建、管’过程中的统合机制,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分属不同部门职责,环节之间存在衔接不畅,引起建设与管理未能良好落实规划设计意图,规划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后期建设管理需求等问题,窜连好规划、建设、管理链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两轴三节点”地区提升工作的推进,以上现象将得到改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中心城区现场指挥部及片区专员每周的工作计划表,排满了密密麻麻的会议安排作为“片区专员”中的骨干成员,蔡晶要参与的工作非常多,接驳分散、不连续的城市慢行空间以完善城市慢行网络,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断面功能优化设计,梳理步行、自行车、道路绿化、市政设施布局,修缮人行道铺装及无障碍通行设施,形成“步行有道、骑行顺畅、设施有序”的空间品质。
在蔡晶看来,一个城市除了需要高质量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有高品质的慢行街道、生活娱乐、绿地广场等的城市公共空间。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更注重于“近人尺度”,从人的使用和体验角度出发,在空间和功能上满足安全友好、舒适便利和有吸引力,“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问题导向、通过用户思维来分析空间使用的不同需求。老幼者、残疾者、推着婴儿车、驮着大件行李的人,他们是城市中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如果他们在城市生活、行走都觉得安全、顺畅、舒适,那我们的城市空间就是优越的,再搭配上优良的服务设施与景观环境,我感觉就是好的城市空间品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近城市与市民的关系,增强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结语:
目前“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提速:两轴三节点地区已推动广发片区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并计划年内动工,完成黄旗广场项目用地土地确权储备及规划研究,完成东莞大道城市品质提升等9个代建项目方案设计,推动市民服务中心启动全面试运行;东莞国际商务区已完成规划校正成果、拆迁安置地块出让、第一批优质投资企业招引等工作,正全力推进专项规划、控规调整、中央公园绿轴国际竞赛、地块建筑方案概念设计等工作,争取明年中期完成首开区第一批土地出让;三江六岸片区已完成滨水岸线建设指引和示范段详细设计,鳒鱼洲、莞城粮仓、东莞记忆、龙湾片区城市更新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黄旗南片区土地整备、城市设计竞赛筹备、区域交通研究等持续推进;行政文化中心区提升项目完成了前期研究成果,明确了8公里慢行东莞大道轴线等一批项目库以及实施计划……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背后,都活跃着片区专员们的身影,他们都是“最美自然人”。